建筑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大概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后就開始建房子了,一直到現在都沒停止過;建筑業又是一個嶄新的行業,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BIM技術,都在不斷的沖擊著建筑業;建筑業是一個不缺數據的行業,因為建筑業的體量太大了,建筑業又是一個很缺數據的行業,數以萬計的建筑資料都隨著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而消失了。如何乘上數字化的東風,在新時代讓新建筑變革創新,展現出新建筑的科技魅力,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筆者所在的企業一直致力于建筑業的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有幸參與其中并作為主要牽頭實施人,筆者在實踐中經常去思考,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從戰略層面和方法路徑層面究竟如何思考,能否從晦澀的技術和模式化的管理中抽脫出來,從更高層面去考慮。下面是筆者結合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及自身思考的一些見解,分享給大家。
“我們這個企業大的方面講是一個建筑行業。到目前為止,秦磚漢瓦還在使用,中國人還是通過大量的手工勞動完成一棟建筑。這個行業足夠傳統,足夠古老。在今天這種條件下,各種資源、條件已經產生很大約束,同時政府對環境的管控,即對建筑垃圾、建筑揚塵、噪音的管控,也越來越嚴格,再加上整個中國現在的能耗水平,通過建筑消耗的占到50%以上,所以節能減排也不允許用原來的傳統方式做了。”
“好神奇啊,蓋房子還能像搭積木一樣,陽臺、樓梯、墻壁在工廠先生產好,運到工地組裝起來。”12月1日,長江日報市民觀察團30多位市民,前往江夏區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美好裝配江夏生產基地參觀,了解這個剛投產的項目。項目落地快,對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作用大,是市民們參觀后的最大印象。
建筑業的數字化浪潮已撲面而來。日前,在西安舉行的2018建設行業年度峰會,向人們展示了建筑產業ICT前沿技術及裝備、高度集成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場景化產品體驗、虛擬化數字城市等,而這些都是通向建筑業未來數字化、智能化的路徑。
數字變革推動中國發展。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數字化轉型倡議》中提出“2016~2025的10年時間內,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有望帶來超過100萬億美元的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未來的你或將居住在這樣的房子里:超大的落地窗是在建造前就定制的,整棟樓獨你一份兒。照明、通風、采光等系統全部智能化感知,下雨了窗子自動收起來,回家后燈光、空調根據你的衣著、行為等自動運轉……隨著建筑業走向數字化變革新時代,未來建筑的想象空間變得無比巨大。
今日,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海上搭積木 海底穿針線”,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鑄就世界工程奇跡。在大橋建設背后,大到橋體主梁鋼板,小到螺紋連接,都凝聚了國內頂尖建筑企業的技術結晶。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10月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并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特色小鎮,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是今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的重要任務。裝配式建筑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以人為本的高科技的、各種先進技術的集成,目的是為社會提供質量更好的建筑產品。
阻尼器是一種吸能減振的裝置,廣泛運用于航空、鐵路、橋梁、高層建筑等領域。“阻尼+裝配式建筑”的新奇搭配,將大幅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攻克裝配式建筑向百米超高層發展時遇到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