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戰略三步走
來源:中國工程建設網
作為行業的領跑者,早在2005年,中建三局就承建了珠 三角地區第一個工業化住宅——深圳萬科第五園。經過10年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建筑工業化將是中國建筑業進一步發展的破題性工作,是中國建筑 產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必須緊緊抓住。
內涵:不僅僅是“搭積木建房子”
建筑工業化到底是什么?當前比較流行的定義是“五化”:建筑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結構裝修一體化、過程管理信息化。“在工廠里生產出來房子的 梁、柱、墻、板等部件,然后把它們運輸到施工現場,像積木一樣搭建成房子”,這種“搭積木建房子”的觀點只是人們對“現場施工裝配化”這一環節的直觀理 解。透過這一表象,建筑工業化給傳統建筑業帶來的變化將是革命性的: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它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在全產業鏈上, 它實現了一體化實施、集成化平臺、智能化建造。建筑業最終將按照工業化的生產組織方式實現產業鏈集聚,完成轉型升級。
國內外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經驗與實踐證明:與傳統建筑業生產方式相比,建筑工業化在建筑產品本身的特性和資源的組織方式上都有著多重優勢。
工業化建筑品質更高。標準化、模塊化、集成化的設計從源頭上保證了建筑產品的品質,工廠化制造讓產品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建筑產品的質量通病——構件質量更精細,外保溫層更牢固,門窗周邊更嚴密,線管、末端更精確,廚衛防水更可靠。 工業化施工綠色高效。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廠完成,建筑工業化對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現場施工任務主要是吊裝,施工環境大大改善。根據我們在深圳萬科第五 園的工業化實踐,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工業化方式建造每平米建筑面積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減少47.35%,垃圾減少 58.89%,污水減少64.75%。與此同時,混凝土養護周期大大壓縮,天氣條件制約小。與現場現澆方式相比,工業化建造方式可節約工期30%以上。 更重要的是,建筑工業化在資源組織方式上更符合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方向。由于采取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特別是實施了一體化的系統集成, 建筑工業化將更容易實現資源組織方式的革命,形成以核心構配件生產企業為核心,以配套器材生產企業為關聯,以設計、研發、物流、IT等服務企業為支撐的完 整產業生態,傳統的建筑工人也轉變成為產業工人。這些變化將幫助行業突破目前遇到的發展瓶頸,大大解放生產力。 趨勢:內外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 建筑工業化是新常態下國家、行業、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處于一種數量型的粗放增長,效率低、能耗大、污染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 于施工現場手工操作多、現場制作多、材料浪費多、施工人員多,一定程度上是靠著人海戰術、加班加點、浪費資源,甚至犧牲生命才換來的發展。隨著近兩年國內 投資增速持續放緩,能源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愈發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人口紅利加速消失,建筑業依賴低要素成本驅動的傳統發展方式已難以 為繼,必須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讓技術創新成為發展的新動力。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 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制訂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方案》明確,要“推動建筑工業化,支持集設計、生產、施工于一體的工業化基地建設,開展工業 化建筑示范試點。”去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指出要“以住宅為重點,以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加大對建筑部 品生產的扶持力度,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 武漢市于今年1月出臺了《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成為武漢市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根據國外建筑業的發展軌跡,國內建筑業已經到了建筑工業化大發展的階段。 東風既來,誰與爭鋒。中建三局適時提出了“優先做好高端建造商,傾力打造品牌投資商,立志成為新型運營商”的“三商”戰略,而建筑工業化涉及到設計施工 一體化的總承包能力的打造,涉及到通過產業園規劃帶動的整體投資平臺的搭建,也涉及到圍繞工業化生產要素,整合全鏈條資源的綜合運營能力培養。積極推動建 筑工業化,引領行業發展,是三局作為龍頭企業的應盡責任,是“爭先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具體要求,更是企業實施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步驟:三步走向騰飛 面對歷史機遇,我們已經提出了發展建筑工業化的總體目標,即在中建總公司的統籌規劃下,圍繞建筑工業化的推進,配套形成投資、研發、設計、生產、施工總 承包、運維的一體化能力。通過相關產業鏈集聚,打造產業鏈集成平臺,促進新的商業業態形成。培育建筑工業化方面的品牌,將該業務拓展成為中建三局新型業務 的支柱板塊。 發展建筑工業化,中建三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資質齊全。已有的業務涵蓋了從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基礎設施建筑、房屋 建設四位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具備推進住宅產業化的硬件條件;二是經驗豐富。除了承建過深圳萬科第五園外,工程局還以工業化模式建造了國內最大的工業化保障 房項目深圳龍華保障房0008地塊;三是技術領先。實現建筑工業化戰略目標,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實現產業鏈集聚。以產業園“五廠 一中心”的籌建和建筑工業化基礎能力的培養為突破口,為實現產業集聚培育微環境。逐步實現核心產業、關聯產業和支撐產業的集聚。其中,核心產業由以PC制 造廠為代表的生產、設計單位組成,形成實體產業,擔負建筑工業化核心部品的生產任務;關聯產業由與核心部品相關的輔助產業組成,擔負部品制造及施工過程中 的配件供應功能;支撐產業由設計院所、技術研發中心、物流企業、IT服務等企業組成,擔負標準制定、新材料研發、物流運輸、信息共享等服務功能。伴隨著建 筑產業園內三大產業的聚集,三者相互依存、互為支撐,形成功能較為齊全的產業集聚。 第二階段是打造集成平臺。以產業集聚為基礎,打造融 合技術、市場、政策、金融的集成平臺,形成新的商業業態。其中,核心平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支撐平臺。包括知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設計研發單位等,為產業鏈提供基于統一標準下的技術研發、配件研發、部品設計、技術整合等服務;二是市場支撐平臺。以目標項目為單元,通過大數據庫,集成產業鏈上企業 市場整體服務能力,形成以產業鏈為基礎的大市場概念,共享資源,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能力;三是金融支撐平臺。與政府和金融投資機構合作,為產業鏈提供配套 政策支持和投資融資支持,讓產業鏈相關企業具備成長和孵化能力,保持平臺的成長性;四是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鏈提供公共服務,包括辦公、生活、物業管理、 公共商業、市政配套等服務。在集成平臺的打造過程中,派生出新的商業運營業態。 第三階段是融入“互聯網+”。隨著產業集聚和集成平臺的 不斷擴張成長,充分發揮互聯在各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建筑高度集成化,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建筑中。在此基礎上,吸聚傳感、控 制、通訊、網絡、智能家居等相關企業,共同將綠色環保的工業化建筑升級為智慧建筑,帶動整個建筑產業現代化生態融入“互聯網+”的新經濟形態中。
推動建筑工業化,是中建三局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應有使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工業化綠色建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工業化綠色建筑產業整合平臺,提供綠色建筑向智慧建筑升級的集成平臺,打造企業新的名片,支撐企業繼續引領行業進步,改變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