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互聯網+”理念 成都市將全面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
“從秦磚漢瓦到今天,我國建(構)筑物的基本施工方式一直延續,沒有發生根本性變革;而隨著城鎮化在我國的加速發展,建筑規模不斷擴大,資源消耗越來越大,環境矛盾日益加劇,建筑施工到了必須進行革命性變革的時候。”7月24日,市建委負責人在全市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動員會上表示,以此為標志,成都市將全面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根據目前的規劃,到2017年,全市裝配式房建工程項目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30%;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房建工程項目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40%。
為什么要推進?
多重因素疊加要求建筑產業必須走現代化發展之路
古代中國人用磚瓦砌出房屋殿宇;而現代,只是換了新的建材,仍然是采用現場施工,完成一幢幢建筑、一個個構筑物。“現在,城市一施工就會產生很多投訴,因為一施工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揚塵、噪音;一打圍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影響交通。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建造方式太過原始。”昨天,市建委負責人在會上表示。
據介紹,從建造方式而言,目前的建(構)筑物被群眾投訴最多的就是質量和因現場施工產生的諸多問題,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建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從根本上進行解決——“通過工廠生產的標準化部件,大大提高質量保證;裝配式施工最大限度避免了以往現場作業帶來的諸多弊端,同時大大提高效率,縮短施工時間,這對城市而言意義尤為重要,可以大大減少對道路資源的占用,盡早還道于民,減少交通影響。”該負責人表示,建筑產業再提升再發展,也需要現代化的發展方式才能實現。
會上提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是高效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生產基地、試點示范項目的建設,成都市已具備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良好基礎和基本條件。據介紹,目前北京、上海、沈陽、深圳、長沙等城市已經率先進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推進,一些城市已經取得一些經驗,獲得實效。
怎么推進?
從設計到生產施工后期管理形成產業全鏈條
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點是實現建筑生產工業化、施工作業機械化、建設管理信息化和全產業鏈集成化,是建筑生產方式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的根本轉變。如何在成都市進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全面推進?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該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進相結合,長遠規劃與分步實施相結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以提高預制裝配率為抓手,以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造、機械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為重點,全面推進“設計—生產—施工—管理”建筑產業現代化全產業鏈建設,將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成為千億級產業集群,全面推動成都市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
在設計上,設計師不僅要按傳統方式設計出建(構)筑物,還要將其“拆解”成可進行標準化生產的部件。
在生產上,以標準化、批量生產為主要方式。
在施工中,采用機械化方式,裝配式作業代替原有的現場作業方式,揚塵、噪音將大大減少;施工時間大大縮短。
在后期管理中,通過部件預埋的信息芯片,實行覆蓋部品部件生產、儲存、運輸、施工、驗收全過程的動態監控;市政工程重要結構件全部安裝傳感裝置,實現智能監測,甚至通過網絡實現“云管理”。
步驟是什么?
從單體建筑到全市總量全部量化逐步推進
按照目前的發展規劃,到2017年,全市裝配式房建工程項目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30%,新開工重大市政橋梁項目除必須現澆的部分外,全部實現預制裝配化;全市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房達到當年開工總面積的50%,其他房建工程項目達到當年開工總面積的10%。全市裝配式建設項目的部品部件全部工廠預埋信息芯片,市政工程重要結構件全部安裝傳感裝置;全市市政工程項目現場機械化施工作業率達70%。同時重點培育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部品部件生產和機械化施工企業,加快建設青白江、大邑等建筑部品生產基地。到2017年,建立建筑部品產品基礎性地方標準,形成1—2家建筑部品生產骨干企業,具備30萬立方米以上的年產能,預制混凝土箱涵、箱梁等建筑部品產能達到10萬立方米;培育1—2個產業聯盟或企業集團,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
2018年至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建筑產業現代化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領域全面推廣裝配式建設方式,形成規模效應。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房建工程項目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40%,市政道路、隧道、軌道交通等工程項目除必須現澆的部分外,全部實現預制裝配化;全市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房達到當年開工總面積的80%,其他房建工程項目達到當年開工總面積的30%,裝配式建筑總面積累計超過1000萬平方米。實行部品部件中預埋信息芯片與BIM(建筑信息模型)之間信息互動;全市市政工程項目全面推行現場機械化施工,房建工程項目現場施工機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同時,按照建成全產業鏈的發展定位,培育一批以“互聯網+”和“云計算”為基礎,以BIM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建筑產業現代化設計集團、規模以上生產企業、施工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并向上、下游輻射發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建筑部品產品地方標準體系,夯實建筑部品模數化、工廠化生產基礎,建成2—3家裝配式房屋建筑部品生產骨干企業,產能達到50萬立方米,預制混凝土箱涵、箱梁等建筑部品產能達到50萬立方米,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基本形成建筑部品產業集群,初步建成青白江、大邑等建筑部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