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偏高是阻礙住宅產業化的根源
“2015年,全國計劃以建造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房屋建筑面積約4650萬平方米;預計未來產業現代化規模將持續擴大。”住宅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巡視員尚春明于近日在沈陽召開的“部分省市推進現代建筑產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造成本偏高影響了開發商的積極性,也是阻礙建筑產業現代化市場發展的根源。
從發展規模來看,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以產業化方式建造的新開工項目225個(包括混凝土、鋼結構等),共計1865萬平方米。其中,湖南、上海、遼寧、安徽等地的建設規模位居前列。
“建造成本偏高影響了開發商的積極性。目前,產業化的建造成本高于傳統方式,這是阻礙其發展的根源。”尚春明指出,造成產業化住宅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技術體系繁多,企業投入大量資源研發自己的專有技術體系,并根據技術體系生產相應的構件,未形成社會化、規模化生產效率;二是標準化程度較低,異型構件大量存在,增大了構件生產企業的模板、人工成本,同時也加大了現場的處理難度;三是總體市場還不大。以2014年為例,建筑產業化的項目面積占全國新開工面積的比例還不足1%,遠遠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住建部正研究制定《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同時,一些其他的重要文件也在制定,將考慮列入產業化方面的內容。”尚春明透露。